今年是新浪微博開始正式商業化的第一年,從最初的“賬號被盜”、“廣告去死”、“假貨滾粗”的節奏,到現在用戶逐步開始接受,已經持續了有半年左右。剛拿到互聯網支付牌照,馬上就有“微銀行”高調出現。很明顯,商業化的節奏在不斷加快,試水的范圍也開始擴大。面對盈利的壓力,微博將走出一條怎樣的商業化道路?另外,和干爹的合作會帶來什么樣的契機?
營銷平臺如果都不能商業化,試問還有什么平臺能夠商業化。
干爹入股
阿里入股是整個商業化環節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,不得不提。讓我們來看看,這為微博帶來了什么:
○充裕的現金流,幾個億的美金下來讓你能夠穩健地運作更多的事;
○流量變現出口,微博的流量主要就兩個方向:廣告或電商,淘寶、天貓兩大平臺幾千萬商家,足夠消化微博過去的流量;
○活躍用戶互導;
○豐富的商業模式,阿里就是純粹地做生意,而且是針對普通用戶的生意,這方面恰恰是新浪的弱項,現在有了這種新媒體營銷平臺,玩出的絕對不止一朵花;
○成熟的產品理念;
○先進的技術架構;
干爹不僅帶來了錢,重點是戰略級合作,帶來了各種毀滅性的大規模殺傷武器,接下來就看新浪怎么將這些武裝到牙齒,出去戰斗了。
電商模式變遷——預購
預購,在淘寶、天貓,團購等網站并不稀奇,但是通過微博完成“預熱”、“預訂”、“購買”、“曬單”幾個步驟,形成整個閉環,完全可以說是一個創新。這里有幾個案例和一些公開的數據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小米手機
用盛宴來形容都不為過,微博社會化網購第一單,
130萬人預約,微博錢包充值26億,
233萬次轉發,
5分14秒,5萬臺全部售罄。
奔馳Smart
中國汽車行業微博電商第一案,也是時尚奢侈品路線的嘗試,通過在新浪微博上進行前期預熱和銷售,實現了從傳播到購物的閉環營銷。
1月18日上午10點整,活動開始后僅3秒,第一臺新年特別版smart由手機用戶率先成功搶購,3分鐘后,成功銷售41臺,截至11:30售出293臺,平均每分鐘3.25臺。隨著午餐時間的到來,銷售曲線呈現緩升趨勢,下午兩點后再度攀升,勢頭一直保持到下午6點,截止到當天18:00,666臺特別版smart售罄。
樂視超級電視
越來越成熟的電商新模式大手筆玩法,
單條微博數百明星參與,轉發量高達48萬,
樂視微博官方數據顯示,82分鐘,10000臺超級電視S40售罄。
傳統媒體合作
電視上看春晚,微博圍觀吐槽。最近的“夢之聲”、“中國好聲音”已完全將微博當成主戰場,更別提多努力的“小時代”,幾乎每天都在熱門微博的位置,下都下不去。
傳統媒體和網媒的合作其實一直都有,但是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。這其實更多的應該是在做資源置換的工作。舉個例子,新聞聯播現在結尾處會說請關注“央視新聞”微博,這個就已經在幫微博做很好的媒體宣傳。傳統媒體如果更多地選擇在微博上進行營銷、預熱,當然需要貢獻更多的資源給微博。而本身對于活動的炒作、話題、事件營銷,這些恰恰是傳統媒體擅長的,通過這些營銷,又能為微博帶來極高的活躍度。
隨著更多娛樂節目的興起,這兩年電影市場的火爆,微博作為營銷的主戰場是不可避免的,屆時更好地搶占有利資源,將成為傳統媒體需要傷腦筋的地方了。
擴展模式
會員
每個平臺都離不開的模式,而且會員恰恰和達人、橙V重合度極高。
會員永遠不會是主要盈利點,只是優質用戶的服務平臺,這點新浪非常明白。如何為微博活躍用戶、優質用戶、高影響力用戶服務好,才是會員需要考慮的,也是會員目前正在做的。只是,現在微博上各類用戶面臨的問題都具有普遍性,只有先將這些問題解決得七七八八,才有可能增加服務項,優化服務內容。
達人
達人本身并不盈利,其為“達人”本身創造出“微利”的同時,很容易發展出盈利模式。但是,擁有這么多活躍用戶的今日,達人這個平臺目標非常明確,就是如何為“達人”本身創造更多的優質服務,提升其活躍度,擴大其用戶群體。
微公益
這是一種最徹底貫穿“媒體”與“支付”的擴展模式。僅雅安地震,通過微公益平臺直接捐助1個多億,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數字。
從來都不會缺公益事件;
任何事件會關系到“人”、“物”、“錢”;
大多在微博有影響力的用戶都或多或少會關注甚至熱衷公益;
通過“微公益”可以更好地測試支付渠道及接口,并將部分用戶有心無心地導入到“微博錢包”中;
提升新浪正面形象,增強微博正能量,最關鍵的是品牌無價;
雅安地震當時手機支付接口可能還有問題,如果當時已經開放了手機支付接口,數字可能會更可怕。
金融
“微博錢包”、“微銀行”同屬于新浪旗下的子公司,是直接進入到金融支付領域中的公司,不論從戰略考慮,還是未來的發展方向,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。
前期,新浪就有“新付通”這樣的產品。目前,和阿里做進一步整合后,新浪會依托微博,做更多商業化的事,在這個關鍵點上,有自己的支付產品,變得異常重要。一個小米營銷,就能帶來26億的充值,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數字。后期,不論在微博上,商業形態發生如何的變化,擁有自己的金融出口,也就有了一定的話語權,也可以自主做更多的商業化產品,不僅僅是通過合作的形式。
這只是一張牌,目的是制約,短期內還不能單靠這張牌來坐莊,未來或許可以,還得看其萬千變化。
一度可能成了新浪的魔怔,一方面確實沒有億級以上的用戶產品,另外一方面早期門戶實在賺錢太過容易,尤其三大門戶,其余兩個掉轉槍頭殺入游戲市場后,左手握著豐富的娛樂、體育等資源,右手握著一大批優質客戶,一簽就是大單,塊兒八毛的沒賺過,也不屑于去賺。
百度躺在錢堆上已經失去了狼性,騰訊、網易、搜狐都靠著屌絲們在賺錢,新浪已經眼紅很久了,終于被逮到這么一個機會,還不趕緊的。還有一個無法比擬的優勢,新浪核心高層十多年來幾乎無任何變化,在這么默契的配合下,執行極為有效率。各種資源全部聚合起來,開始產生馬太效應完全不差。
如何持續貫徹執行到底,如何將手中的優質資源進行最大限度轉換,如何瘋狂螞蟻般擴張(阿里和百度都有無數一線銷售),目前而言,暫時我們還看不到。我們能看到的是,新浪很聰明。其用的方式和Google很像,不自建一線銷售團隊,通過區域代理快速占領市場,教育市場,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。我們相信,不遠的將來,放低身段,更接地氣的新浪可能會給我們巨大的沖擊。
(孫融-蘿卜,網絡評論人)